平面设计中,图形创意的趣味性有哪些表现?

上传日期:2016年6月29日  浏览次数:630

  图形创意所指的作品总结起来是一种“有意味的有趣味的形式",也可以这么说,有意味的和趣味性的作品也反映了设计师们的整体艺术立场,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 :图形创意中“趣味性的表现”
  一、 图形创意中的“趣味性”表现——存在的“真实”
  图形是容易被记忆和识别的信息载体,而且能跨越国度、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图形创意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反常态,有意识地破坏,制造矛盾与冲突,打散重构,让欣赏者眼睛一亮,达到吸引人的目的,从而能更好地传达信息。
  图形创意的最终面貌是一种有意思的视觉形象,不论是打破之后的残像同构,还是重组之后的异质同构。表现手法可以是绘画的、摄影的、拼贴的、剪纸的、蒙太奇的、反射的、重叠的,也可以是几种的综合;形式可以是幽默的、拟人的、荒诞的、热闹的、优雅的、工整的、涂鸦的等等,但图形呈现出来的视觉面貌始终会是一种“趣味性”状态。有意识地把现实中不合理的、不符合逻辑的、不可能的、不存在的事物制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真实,造成视觉上与现实中的一种反差。这种视觉上的“真实”能够带动欣赏者的思维活力,产生心理的好奇感,让人觉得这个图形创意有吸引力,很有意思,进而就会有一种解读的冲动。
  日本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图形设计就可以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其作品《幻像》利用图与底的转换和正负形的视觉差来创造一种有意思的氛围,其设计的《不可能图形》中的螺丝钉、剪刀、别针等物品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地球快乐日》《福田繁雄个人作品展》《费加罗的婚礼》等招贴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设计利用不可能的真实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真实”,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趣味性”,从而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以埃舍尔的《爬行的动物》为例,一只小鳄鱼的生命周期展现在画面各种物体中。一本画册打开着,展现的图画是与三个幻影对比的一幅爬行动物形象的拼贴图。显然,它们中有一个已厌倦了躺在同伴之间的那种平扁僵硬的方式,因此,又把一条有立体感的腿越过书的边缘,猛力挣脱使自己自由并投进真正的生命中。它趴在一本动物学的书背上,爬上那由一块竖起的板子形成的光滑的斜坡上,直至达到它所能存在的最高点,急促地由鼻子喘气,然后,它开始下坡,通过一个烟灰缸,到达一个水平的表面,来到那张图画的表面,随和地加入它从前的朋友之中。作者在这里利用平面与立体的视觉转换试图造成一种与现实相悖的氛围,其视觉效果意趣盎然。
  二、 “形式惊奇”中的“趣味性”表现—— “真实”的存在
  “形式”一词在艺术设计中一般被理解成为实现设计目的,在一定媒介上所呈现出的外部视觉特征,包括式样、形态结构、色彩以及表现手法等。形式重在艺术性的视觉处理,追求新的审美观念,良好的视觉处理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而且更有助于传达信息。形式表现需要一定的审美原则,审美原则是大众的一种观念,设计形式要在这一原则下进行表现。
  歌德说过:“题材人人看得见,主题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一种秘密。”视觉元素是构成视觉语言的各种因素,在平面设计中,版面的构成元素是构成整体版面设计的点、线、面、空间等因素,为了很好地把握这些基本元素以进行视觉语言的设计,必须把抽象概念的点、线、面等因素转化成直观、具体的视觉形象,并且要主观地运用点的疏密、大小、方圆,线的粗细、曲直和面的位置与空间等各种状态,运用美观和视觉心理,按照一定的设计原理,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特点和个性,使设计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形式惊奇”要求设计师在掌握形式美感规律的同时能有效地去发现、创造与众不同的形式模式,这就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有经验的设计师有了图形创意之后,在考虑最佳设计形式的过程中总要尝试各种可能性,在很多火柴盒般大小的区域内进行形式创意的灵感碰撞,这时,活动成了一种愉悦人的游戏,形式的尝试过程变成了富于趣味性的一种游戏,设计师可以遵循游戏规则,也可以将游戏规则抛之脑后,去创造一种有意思的、他人感觉陌生的视觉效果。比如,有意识地大面积留白,将视觉上的一个点放在偏离中心的地方,造成视觉上的落差,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感觉等。设计者都是想造成视觉上的“趣味性”,以便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转载:互联网